当前位置:知识经济>>策划报告

虚拟币之殇

发布人:小花 来源: 发布时间:2017-10-14 09:30

|本文版权归《知识经济·中国直销》所有,转载请联系本网站或本杂志,并标明出处,谢谢合作。

|文 -  《知识经济·中国直销》编辑部编辑整理   执笔 - 张士横


    近年来,借助比特币疯狂上涨的势头,国内的其他虚拟货币项目像野草一般地野蛮生长。网络虚拟空间里的虚拟币投资,甚至比股市更自由,也更疯狂。
    当印着臭名昭著的云数贸操盘手张健头像的“五行币”打着“虚拟币”的口号四处招摇撞骗时,《知识经济·中国直销》杂志就意识到,认真科普一下什么是真正的“虚拟币”十分有必要了。因为,类似比特币、以太币这样的虚拟币近年涨幅惊人,给了投资者机会的同时,也给了更多涉传骗局发挥的空间。
    幸运的是,正当各种虚拟货币疯狂轮番上演资本游戏的时候,监管突至。9月4日下午3点,央行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公告,确认通过首次代币发行(ICO)进行融资的活动本质上是一种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非法发行证券以及非法集资、金融诈骗、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紧接着,9月14日下午,中国各大虚拟币交易平台被要求于9月30日之前关闭所有交易功能。
    自此,以比特币为首的虚拟币在中国遭遇重创,傍此而生的众多虚拟币涉传骗局也将无处匿形。
 
解密比特币
    2009年,比特币诞生。一个神秘的创始人,一批狂热的爱好者,令比特币这种虚拟货币如同罂粟花香般散布在互联网中,令无数人为之迷醉。
在2013年之后的短短几年时间里,中国人已经垄断了比特币的交易量。2015年3月,高盛发布报告称,人民币交易已经占到全球比特币交易量的80%。活跃在比特币交易世界里的,几乎都是中国人。
    在中国,真正了解比特币的人并不多,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对比特币的疯狂追捧。在投机比特币的人的眼里,比特币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在疯狂上涨,并且看似有利可图。

比特币与中本聪
    简单地说,比特币是一种数字货币。据说是由一个叫“塞托西·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的人发明的。
2008年万圣节,中本聪在网上发表了《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的论文,构想出一个从无到有和完全去中心化的数字货币体系的方法。
    让人意外的是,中本聪真把比特币“造”出来了。2009年1月3日,中本聪开发出客户端,挖出了史上第一批50个比特币,宣告比特币诞生。
中本聪是比特币最大的谜团。“中本聪”是一个匿名,无人知晓其背后的真人是谁。中本聪在完成了比特币的构建后几乎就从网络上消失了。2011年     4月,中本聪宣称“已经开始专注于其他事情”,就再也没有出现过。
    2015年,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金融学教授Bhagwan Chowdhry提名中本聪为2016年诺贝尔奖经济学奖的候选人,但这样的荣誉也没有让中本聪现身。
    比特币是基于一套密码编码、通过复杂算法产生。这一规则不受任何个人或组织干扰,任何人都可以下载并运行比特币客户端而参与制造比特币。
    比特币的发行规则是根据比特币网络中大多数用户端的计算力而自动调节的,核心规则是对比特币的发行速度进行预定,开始的四年,每十分钟全球发行50个比特币,以后发行速率每四年递减一半,从而构建出了一个稀缺性的供求机制,并将比特币总量限定为2100万个。

什么是区块链(Blockchain)?
    区块链是比特币中最核心的技术,是比特币诞生的基础,也是比特币在技术上的最大创新。
    要从技术上解释区块链,是一件很复杂的事。简单地说,在比特币系统中,区块链是一个去中心化的、记录比特币全部交易信息的超级账本(超级数据库)。
    区块链这个账本与传统的账本有着巨大的区别。
    我们银行卡中钱的数量的变化,银行都有一个账本帮我们记录;同样的,比特币用户也有一个记录比特币数量变化的账本。不同的是,我们银行卡上的账本是由银行帮我们创建并记录着每一条变化的信息,每个账户对应一个账本,并被保存在中央服务器中;比特币系统的账本则是由所有的比特币用户共同创建的,整个比特币系统只有一个共同的账本,但这个账本备份在每一个用户的计算机中,每个账本中的信息都完全相同,只要一个用户计算机中的区块链还存在,它就能瞬间恢复整个比特币系统中的信息,所以它的安全性无与伦比。这就是比特币区块链技术中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去中心化。但这样也带来了一个巨大的问题,就是随着交易量的递增,整个区块链容量会变得庞大无比。
    不过区块链技术作为加密数字货币的核心技术,已引起了世界金融机构的高度重视。中国央行虽然对比特币持非常谨慎的态度,但对数字货币领域的研究,尤其是区块链技术的研究非常重视和有前瞻性。如果数字货币在同样保留现在现金匿名性交易的情况下,又能够让央行很好地追踪这些货币的流动,那就是一个非常完美的设想。央行把对法定数字货币与区块链的研究,明确写入了“十三五”的发展规划中。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人民银行部署了重要力量研究探讨区块链应用技术,但是到目前为止区块链占用资源还是太多,不管是计算资源还是存储资源,都应对不了现在的交易规模。
    2017年1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成立数字货币研究所。
    对于区块链与比特币,我们认同这样一个观点:区块链将深刻地改变互联网金融,但比特币已是投机者的天堂。

什么叫“挖矿”?
    比特币用户将通过创建区块的过程形象地称为“挖矿”。
    区块链是比特币的总账本,这个总账本由无数个账单组成。每个单独的账单,就是一个区块。因此比特币区块链其实是由无数个区块根据创建时间的先后顺序和复杂的双向链接技术形成的。
    在比特币这个去中心化的系统中,谁能够创建用户交易的账单呢?比特币允许任何人都可以创建交易账单。
    为了鼓励用户积极创建比特币的交易账单,比特币规定,对成功创建账单的用户给予一定数量的比特币奖励。
    比特币中每个区块只记录比特币全网10分钟内的交易信息,每约10分钟产生一个新的区块。第0个~第21万个区块,每个区块里有50个比特币;第21万~第42万个区块,每个区块里有25个比特币;依次递减,最后比特币全网中只会有2100万个比特币。
    从中可以看出,创建区块的过程,其实就是竞争比特币记账权的过程。在比特币网络里,任何人都可以争夺记账权。但创建每一个区块,都需要先解决一道复杂的计算题,谁先解出来,谁就拥有了区块的创建权。
    解题的过程与扔骰子有点类似,谁先扔出正确的数值,谁就获得记账权。术语称正确的数值为哈希值,扔骰子的过程就叫做哈希碰撞。比特币中的算力单位就是每秒钟多少次哈希碰撞。这一过程就是俗称的“挖矿”。
    谁拥有更先进的运算能力,谁就拥有获得比特币的优势。随着国人对比特币投机的狂热,中国人开始了“挖矿”的“军备竞赛”。成千上万台ASIC矿机被制造出来“挖矿”,比特币的全网总运算能力成千上万倍增长,解题的难度也不断提升,普通人已经根本不可能通过PC电脑挖到比特币了。
    在比特币这个高技术、高度互联网化的世界里,“挖矿”是最容易产生大量财富但最没有技术含量的一环,参与比特币的中国人筑起了绝对的优势,但离支付、钱包这些数字货币世界中最核心的应用越来越远。


【免责声明】本网站未标有“原创”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

1/5 页 12345 下一页

相关新闻:

分享到:
0

评论专区: (所有评论)有0条评论

用户名:

标  题: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示本网站同意或支持其观点。

热门文章

策划报告更多>>

新浪微博

《知识经济》全媒体矩阵

知识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重庆本质传媒有限公司 Powerd by uprich.com 2012-2021 渝ICP备11006892号-1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3A07 邮编:400013 联系电话:023-63315879 官方粉丝群:115034581

渝公网安备 50010302000993号

扫描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