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人:穿山甲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8-02 14:18
作者-张陈会
2023年6月29日,一条“世卫组织将宣布阿斯巴甜可能致癌”的消息传遍网络,瞬间激起千层浪,讨论度居高不下。截至7月底,微博话题“阿斯巴甜致癌”的阅读量达到2.5亿,“世卫报告称阿斯巴甜可能致癌”“中国官方回应阿斯巴甜评估结果”等多个相关话题的阅读量也达到1亿以上。
2023年7月14日,世卫组织就此事正式作出回应。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世卫组织(WHO)和联合国粮农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联合发布了阿斯巴甜危害与风险评估报告,IARC援引对人类致癌性的“有限证据”,将阿斯巴甜归类为“可能致癌物”(IARC 2B类);JECFA则公布维持阿斯巴甜原风险评估结论,重申建议的日容许摄入量为每公斤体重40毫克以内,并表示“按照目前剂量和范围使用,不会对消费者产生健康危害”。
根据IARC对致癌物质的分类,2B类致癌物指对人类可能致癌但目前缺乏充分科学证据的物质,包括传统腌菜、手机辐射、氯仿、沥青、芦荟全叶提取物、敌敌畏、汽油等。值得注意的是,咖啡也曾被列为2B类致癌物,直到2016年才被移除。
对此,各方纷纷发文回应。《知识经济》整理了各方对“阿斯巴甜可能致癌”的公开回应,其中,我国表示按规范使用可保障安全,美国FDA、国际饮料协会等则对阿斯巴甜更有信心。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按照我国现行标准规范使用可以保障安全2023年7月14日晚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发布了一则“如何看待有关国际机构发布的阿斯巴甜评估结果”的公告,称联合国家癌症中心结合JECFA最新评估结果和我国居民消费情况进行安全性评估,阿斯巴甜按照我国现行标准规范使用可以保障安全。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表示,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批准阿斯巴甜可用于冷冻饮品、口香糖、糖果、焙烤食品、水产品、调味品、碳酸饮料等,规定最大使用量为0.3~10g/kg,我国通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对阿斯巴甜的使用范围、最大使用量等进行严格规范管理。
IARC将阿斯巴甜列为2B类可能致癌物,说明其对人类致癌性的科学证据尚不充分,需进一步研究考证。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将继续关注IARC和JECFA等组织机构的风险评估动态及各国反应和举措,通过最严谨的标准和最严格的监管,确保食品安全的底线。
美国FDA:不同意致癌结论,未改变摄入建议
当地时间7月14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官网发布其对阿斯巴甜外部安全审查的回应,称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标记阿斯巴甜为“可能对人类致癌”,并不意味着阿斯巴甜实际上与癌症有关,FDA不同意IARC的结论。
FDA在回应中指出,FDA的科学家审查了2021年IARC首次审查中包含的科学信息,发现了IARC所依赖的研究中存在重大缺陷。同时,FDA表示,也注意到JECFA没有提出当前使用水平下阿斯巴甜的安全问题,也没有改变每日可接受摄入量(ADI)。
FDA强调,阿斯巴甜是人类食品供应中研究最多的食品添加剂之一。在批准的条件下使用阿斯巴甜时,FDA的科学家并不担心其安全问题。FDA继续以各种方式监测有关甜味剂的最新科学成果。
国际饮料协会理事会:进一步增强了对阿斯巴甜安全性的信心
当地时间7月14日,国际饮料协会理事会 (ICBA) 官网发布声明,称世卫组织(WHO)和粮农组织(FAO)的发现是里程碑式的发现,并表示该发现经过了严格审查,进一步增强了人们对阿斯巴甜安全性的信心,并将在消费者考虑减少饮食中糖分和卡路里的所有选择中发挥重要作用。
对于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的分类,ICBA方面表示,虽然IARC透露的观点可能产生危言耸听的猜测,或将引起消费者不必要的恐慌,但IARC已经听取世卫组织和粮农组织联合专家委员会的意见。作为适合全面评估阿斯巴甜摄入安全性的全球权威机构,该委员会再次查明了阿斯巴甜的安全性。
ICBA还强调,IARC不是食品安全机构,它现在正式承认,阿斯巴甜造成的危害并不比芦荟和其他数百种物质的危害大,这些物质根据IARC描述都属于证据“有限”和“不完全充分”的分类。
此外,澳大利亚新西兰食品标准局(FSANZ)同时表示,目前该国和新西兰的食品和饮料中阿斯巴甜的每日允许摄入量是恰当的。
百事可乐、可口可乐等:未改变其产品组合
2023年7月13日,世卫组织宣布阿斯巴甜结论前,百事可乐公司首席财务官休·约翰斯顿表示,百事可乐公司不打算改变其产品组合,“到目前为止,科学证据表明,阿斯巴甜作为一种原料是安全的,而且显然具有零卡路里的好处。阿斯巴甜只存在于一些产品中,但不是很大一部分,公司还使用了很多不同的甜味剂,更换甜味剂对我们来说相对容易。”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15年,百事可乐就曾陷入阿斯巴甜“致癌”或早产风波,公司不得不宣布在健怡系列产品中放弃阿斯巴甜,但这一调整只针对美国市场,并未涉及中国市场。
可口可乐方面,目前公司未对中国市场作出明确回应,也未调整其产品。但近日,韩国权威媒体《韩国中央日报》报道,可口可乐韩国和乐天证实,他们的无糖可乐不含阿斯巴甜。这一行为引发国内消费者怀疑可口可乐在国内外阿斯巴甜添加方面搞“双标”。
除了两大饮料巨头外,玛氏箭牌、娃哈哈、乐事等品牌旗下也有部分产品涉及阿斯巴甜,目前这些品牌均未对此事作出明确回应。
元气森林、奈雪的茶等:纷纷“割席”
从2023年6月29日路透社传出“阿斯巴甜将被世卫组织宣布为可能致癌物质”的消息以来,关于阿斯巴甜的讨论就甚嚣尘上。
2023年6月29日,元气森林在其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元气森林全线产品不含阿斯巴甜。”该声明至今仍是元气森林的置顶微博。
同时,元气森林抓紧营销机会,将其新上市的2.0版“元气森林可乐味气泡水”的宣传语火速改为“没有阿斯巴甜的可乐”“0糖0脂0卡0阿斯巴甜”,并进行大屏投放。
2023年6月29日,奈雪的茶相关负责人对外表示,从2022年11月起,奈雪的茶已经宣布全部产品使用升级的天然代糖“罗汉果糖”。
2023年6月30日,国内便利店品牌“today”在官方账号宣布,将全国6省52城670家门店多款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产品全线暂时性下架,并表示“我们生意可以不做,但消费者的健康不能不要”。不过,截至发稿前,本刊记者已无法在其官方微博查询到相关内容,疑似已经删除。
A股公司方面,据《知识经济》不完全统计,自6月29日以来,晨光生物、莱茵生物、三元生物、保龄宝、亚香股份、广州浪奇、安德利、加加食品、甘源食品、华资实业、承德露露、华康股份、佳禾食品等多家A股上市公司均已发布公告或公开回应,表示“旗下产品未涉及阿斯巴甜”。
其中,晨光生物称公司“主营植物提取,都是天然产品,不涉及阿斯巴甜等人工合成产品”;莱茵生物表示公司目前主要产品是甜菊糖苷、罗汉果甜苷;三元生物作为元气森林的背后厂家,主要生产赤藓糖醇。
关于阿斯巴甜阿斯巴甜是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及中国、美国、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等批准合法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其甜度是蔗糖的180~220倍,被广泛应用于药剂加工和食品加工中。
目前,阿斯巴甜在我国应用最广的食品领域为饮料和口香糖,相关产品包括可口可乐旗下的可口可乐零度、可口可乐纤维+、雪碧纤维+、芬达零卡,百事可乐旗下的百事可乐零度、百事轻怡可乐,玛氏旗下箭牌的部分无糖口香糖、薄荷糖,还有乐事大波浪薯片、爽歪歪、娃哈哈、蒙牛真果粒等。
根据JECFA的建议,阿斯巴甜的日容许摄入量为每公斤体重40毫克以内,在没有摄入其他来源食物的情况下,一位体重70公斤的健康成年人,每天需要摄入超过9~14罐含有200~300毫克阿斯巴甜的饮料,才能超过可接受的每日摄入量。对此,世卫组织营养与食品主管弗朗切斯科·布兰卡表示:“我们不是建议公司撤回产品,也不是建议消费者完全停止使用,只是建议适度摄入。”
不过,布兰卡同时也表示,“如果消费者面临的选择是含阿斯巴甜的可乐或者是含糖的可乐,我认为他们应该考虑第三种选择——喝水。”
【免责声明】本网站未标有“原创”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
相关新闻:
评论专区: (所有评论)有0条评论
标 题: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示本网站同意或支持其观点。
涉企举报专区 知识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重庆本质传媒有限公司 Powerd by uprich.com 2012-2024 渝ICP备11006892号-1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3A07 邮编:400013 联系电话:023-63315879 官方粉丝群:115034581 举报电话:13983780432 举报邮箱:28779189@qq.com